,欢迎光临!
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请您留言
网站首页
如何快速入门
把脉的原理作用
把脉的方法
面授班流程费用
脉诊讲解稿
诊脉视频
您当前位置:
网站首页
>>
中医脉学
>> 诊脉独取寸口机理
诊脉独取寸口机理
2016-10-22 14:02:56 来源:[祖传]中医培训|把脉诊脉|中医把脉_老中医带徒学习培训基地 浏览:
11
次
内容提要:
一,诊脉独取寸口机理
晋代以前的医生采用三种诊脉方法,即遍诊法、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。晋代以后,前两种诊脉方法已较少采用,特别重视寸口诊脉法。寸口,又称气口或脉口。其位置在手腕后桡动脉搏动处,即现在中医切脉的部位。大凡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切寸口脉,可以对病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,这是什么道理呢?要想知道
一,诊脉独取寸口机理
晋代以前的医生采用三种诊脉方法,即遍诊法、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。晋代以后,前两种诊脉方法已较少采用,特别重视寸口诊脉法。寸口,又称气口或脉口。其位置在手腕后桡动脉搏动处,即现在中医切脉的部位。大凡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切寸口脉,可以对病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,这是什么道理呢?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,首先要了解脉象形成的原理。
脉搏是由于心脏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的,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心脏搏动的呢?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说:“胃之大络,名曰虚里,……出于左乳下,其动应手,脉宗气也。”“宗气积于胸中,出于喉咙,以贯心脉……。”(《灵枢·邪客篇》)可见,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都是靠宗气来推动的。所谓宗气,是由肺的呼吸之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,可见肺脾二脏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。“肺朝百脉”,即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,通过肺气的敷布,血液才能布散全身;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,脾主统血,为五脏六腑精气的源泉。所以古人曰:“人受气与谷,谷入于胃,以传于肺,五藏六府皆以受气。”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而“寸口者,脉之大会,手太阴之动脉也”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云: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筋。食气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。脉气流经,经气归于肺,肺朝百脉,输精于皮毛。毛脉合精,行气于腑,腑精神明,留于四臟,气归于权衡。权衡以平,气口成寸,以决死生。及《难经·一难》说道:“十二经皆有动脉,独取寸口,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,何谓也?然:寸口者,脉之大会,手太阴之脉动也。……寸口者,五脏六腑之所终始,故法取于寸口也。
因此,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,皆因其流经寸口而得以体现,一旦脏腑气血出现病变,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,脉象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。所以医生可以通过切脉来分析疾病的病位病性,推断疾病的发展趋向。
上一篇:运用逻辑学分析脉学
下一篇:中医诊脉的三个境界
相关文章
中医脉学的复习知识点
2016-03-01 16:50:58
中医培训的课程特色
2015-12-10 11:26:38
中医脉学口诀
2016-03-01 16:49:52
中医脉学医理
2016-03-01 16:45:46
皇家太医后代老中医讲述经脏腑的关系
2016-03-01 16:44:50
中医诊脉之主表与主里
2015-12-10 11:25:14
别具一格的中医诊脉医术
2015-12-09 15:49:38
学中医,要敢于突破围城
2015-12-08 15:06:34
发表评论
网名:
评论:
验证:
共有
0
人对本文发表评论
查看所有评论
(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)
如何快速入门
把脉的原理作用
把脉的方法
面授班流程费用
脉诊讲解稿
诊脉视频
最近更新
中医脉诊典型案例分析
脉象的描述
切脉:找出病变性质,病变的部位
郁脉乃粗意,与细正好匹
脉诊是门技术活,需要发挥工匠精
中医脉学表热证
脉诊时医生运指的方式有几种?
据脉象来诊断疾病的传承脉诊
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什么
中医脉学之停跳的解释
赞助商链接
点击排行
号脉:左手寸脉能摸到说明什么?
中医号脉的原理在这里
中医脉学口诀
七怪脉:
中医病理脉象解析
学习脉诊需要慢火炖
中医培训:妇女脉
短脉的特征
脉诊理论和实训教学总结
脉诊需要亲手实践才会学到的技术
关于我们
-
联系我们
联系邮箱:121733299@qq.com - 在线QQ:121733299
京ICP245612452
Copyright 2017,
版权所有
www.jzgj365.com/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