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欢迎光临!
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请您留言
网站首页
如何快速入门
把脉的原理作用
把脉的方法
面授班流程费用
脉诊讲解稿
诊脉视频
您当前位置:
网站首页
>>
把脉的原理作用
>> 看中医脉诊前需要知道什么?
看中医脉诊前需要知道什么?
2016-10-26 11:35:55 来源:[祖传]中医培训|把脉诊脉|中医把脉_老中医带徒学习培训基地 浏览:
7
次
内容提要:
带病人去看中医脉诊
时间
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,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指出:“诊法常以平旦,阴气未动,阳气未散,饮食未进,经脉未盛,经络调匀,气血未乱,故乃可诊有过之脉。”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、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,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,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,故容易鉴别病脉。但也不是
带病人去看中医脉诊
时间
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,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指出:“诊法常以平旦,阴气未动,阳气未散,饮食未进,经脉未盛,经络调匀,气血未乱,故乃可诊有过之脉。”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、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,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,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,故容易鉴别病脉。但也不是说其他时间就不能诊脉,汪机认为:“若遇有病,则随时皆可以诊,不必以平旦为拘也。”总的来说,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。诊脉之前,先让病人休息片刻,使气血平静,诊室也要保持安静,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,并有利于医生体会脉象。在特殊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病人,又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。
体位
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,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,直腕,手心向上,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,以便于切脉。不正确的体位,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。
指法
医生和病人侧向坐,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,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。诊脉下指时,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,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,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,三指应呈弓形,指头平齐,以指腹按触脉体,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。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,身高臂长者,布指宜疏,身矮臂短者,布指宜密。部位取准之后,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,称为总按。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,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,如诊寸脉时,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;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;诊尺脉,则微提食指和中指,临床上总按、单按常配合使用。 诊小儿脉可用“一指(拇指)定关法”,而不细分三部,因小儿寸口部短,不容三指定寸关尺,且易哭闹,不合作。
平息
一呼一吸叫做一息,诊脉时,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,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,如脉之迟数,均以息计。另外,还提示医生诊脉时,要虚心冷静,思想集中,全神贯注地体会脉象,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说:“持脉有道,虚静为保”。
五十动
每次诊脉,必满五十动。即每次按脉时间,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,其意义是:一方面借以了解脉搏跳动五十次中有没有出现结、代、促脉。但必要时可以延至第二第三个五十动,总以达到辨清脉象为目的,所以每次候脉时间以3~5分钟为宜;另一方面,又提醒医生诊脉时不得三举两按草率从事。
上一篇:紧、缓二脉的辨别和分析
下一篇:脉浮细而弦医案
相关文章
中医脉象的归类
2015-11-13 16:17:59
中医脉诊部位大揭密
2015-12-07 16:04:16
常用脉象总结
2016-10-22 14:03:49
中医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?
2016-10-22 14:01:10
诊脉:中医辨明病势转归
2015-11-13 16:14:18
诊脉:中医辨别证候类型
2015-11-13 16:14:05
中医脉诊培训之相似脉的鉴别
2015-12-05 11:42:48
有条件跟师时:如何脉学入门?
2016-01-24 14:16:45
发表评论
网名:
评论:
验证:
共有
0
人对本文发表评论
查看所有评论
(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)
如何快速入门
把脉的原理作用
把脉的方法
面授班流程费用
脉诊讲解稿
诊脉视频
最近更新
二十八脉象中的脉诊原理
正常脉象与把脉原理解析
很全的中医把脉原理
中医诊脉能诊断什么疾病?
《黄帝内经》与中医道
学习祖传脉学没有捷径
中医祖传脉诊可辨体疾
紧、缓二脉的辨别和分析
看中医脉诊前需要知道什么?
脉浮细而弦医案
赞助商链接
点击排行
如何学习诊脉,如何自学中医号脉
我是怎样学诊脉的,号脉(转载)
关于2015年第五期祖传诊脉绝技学
不会脉学金口诀,如何做中医
脉学必知七言诀
仲景当年如何诊脉?---古脉法整理
中医号脉有门道,脉诊原理早知晓
王叔和: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
拯救中医:老中医收徒弟 手把手培
解说各大典型脉象
关于我们
-
联系我们
联系邮箱:121733299@qq.com - 在线QQ:121733299
京ICP245612452
Copyright 2017,
版权所有
www.jzgj365.com/.